我國紙制品包裝行業至今已三十余載,目前正處于工業化的中期階段,形成了規模化、集約化的發展雛形,隨著國內政策的大力扶持,我國的紙制品包裝行業呈欣欣向榮的態勢。在此期間,我國紙制品包裝行業經歷了高速發展,現已建立起穩定的生產規模,成為我國制造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。我國是世界第二包裝大國,包裝工業位列我國38個主要工業門類的第14位,同時我國也擁有全球發展最快、規模最大、最具潛力的包裝市場。隨著世界加工制造業重心的轉移,我國的包裝行業呈以下特點:
一、行業技術壁壘與標準化程度低
包裝行業,尤其是瓦楞紙包裝行業,其進入門檻較低,目前處于發展歷史相對較短、政策尚不健全、限制性較少的階段,再加上外購加工紙箱廠(三級廠)的大量存在,企業規模差別大,行業技術壁壘低;
二、專業技術人員缺乏、創新能力不足
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與變革,制造業也逐步向高新技術產業轉型,現代經濟增長理論中的“索洛模型”表明:經濟增長的路徑是穩定的。長期,只有技術進步是增長的來源。中科院米磊博士認為,硬科技是“骨頭”,實體經濟是“肌肉”,虛擬經濟是“脂肪”,金融是“血液”。國家經濟健康發展的核心在于強肌壯骨,血液則是強肌壯骨的重要基礎。下圖為高新技術人才缺失、無法形成規模化市場的“死亡之谷”,包裝企業需加大技術改造投入,鼓勵創新就是為了解決這個問題。
三、單品價值小、運輸半徑受限、行業較為分散
國內紙制品包裝的訂單多呈小批量、個性化的趨勢,包裝產品的單價及產品附加值通常較低,除了高端產品包裝,大多數中小包裝企業的產品盈利水平、投資回報率均不高,因此對于運輸半徑有一定的要求,包裝企業一般選擇臨近客戶建廠生產,龍頭包裝企業具有跨區域布局的能力優勢,但大多數企業不具備此優勢,這就造成了包裝行業呈分散的趨勢。
四、價格競爭為主、品牌競爭不明顯
由于包裝產品的品質差異較小,隨著包裝市場細分程度的提高,市場競爭的焦點以價格戰的方式進行,缺乏了占絕對優勢的領導品牌。2015-2020年,我國包裝行業規模(年主營業務收入2000萬以上)企業數量呈穩步上升的趨勢,這反應行業入局者逐漸增多,行業市場競爭日趨激烈。根據中國包裝聯合會統計數據顯示,2020年我國包裝行業規模以上企業8183家,比2019年同比增長267家。
2015-2019年,我國包裝行業規模雖保持著增長趨勢,但增速有所下降,直到2020年行業規模出現負增長。2020年全國包裝行業規模以上企業實現銷售收入10064.58億,同比下降1.17個百分點。
隨著2016年下半年以來紙價的上漲,包裝行業盈利能力受限,同時疊加環保政策的日漸趨嚴,出現了部分企業生產受限、中小企業生存困難的局面。一是行業盈利下降、環保督察的雙重因素加速淘汰環保不達標的中小企業;二是隨著包裝企業的產品提價,加速了高端紙包裝制品的發展,大企業訂單“量”、“價”雙增,形成了明顯的差異。
2010年初,國務院正式批復《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規劃》,引發了沿海和經濟發達地區向皖江城市帶實施產業轉移的浪潮。2016年,《國務院關于長江三角洲城市群發展規劃的批復》中也正式將滁州納入長三角城市群,再加上滁州地方政府對包裝印刷業的重視,全市的印刷總產值蒸蒸日上。但是在全國包裝行業發展機遇與挑戰并存的現階段,也對包裝企業提出了新的要求。發展低克重、高強度、功能化、個性化、定制化、精細化的包裝制品、提升包裝品質、綠色節能環保成為包裝業發展的重中之重。這就要求會員企業要注重利用低成本技術增強包裝制品性能,為實現包裝減量化提供保障,同時要求紙包裝制品突破防水、防潮、抗菌、阻燃等關鍵技術,擴展紙制品的應用范圍,重視發展紙質展示包裝,提升紙包裝的應用性能,最后要通過綠色包裝、環保包裝為企業實現差異化競爭和可持續發展。最后,祝協會各會員企業規模穩定增長,協同發展,共筑繁榮。